1日,村中的“小流浪汉”终于上学了!背起新书包,穿上新衣服的黄祥享特别高兴。已经8岁的他盼了两年,如今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终于可以上学了。而在此之前,黄祥享连学校的大门都没迈进过,是村民眼中的一名“小流浪汉”。 据了解,黄祥享家中有年近六十的老父亲、智障母亲和一个一岁多的弟弟。一家四口的衣食住行,仅依靠其父亲耕种几亩薄地的收入维持。 7月20日,在了解到黄祥享的情况后,武宣西部志愿者一行来到了武宣县三里镇下江村民委,对黄祥享进行了家访。 志愿者小陆告诉记者,黄祥享所在村民委的小学教学点2008年撤点并校,从学前班到小学六年级全部要到十几二十公里外的三里中心校就读。因为距离学校远、家庭贫困,黄祥享的父亲狠心“剥夺”了黄祥享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但是黄祥享却从未放弃上学梦。 “他是一个很乖的孩子,虽没进过一天学校,没学过一文半字,甚至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但他却能用简单的几句普通话和我们交流。这让我们惊喜不已。后来得知,这些日常用语都是黄祥享平时玩耍时偷偷跟村里上学的小朋友学来的。” “你想上学读书吗?” “想!”黄祥享坚定地回答。 一个字,打动了在场的所有志愿者。于是,志愿者们决定,无论有多少困难,都要让黄祥享上得起学。 8月,一个特殊的民间公益组织——“一天省一块钱,帮助一个孩子”(祥享资助组)诞生了。据悉,“一天省一块钱,帮助一个孩子”公益活动是由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服务队(武宣分队)的几个志愿者发起的,他们坚持“七个人,七份爱心,托起一个孩子的希望”的信念,努力联系各界爱心人士资助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 发起人小陆告诉记者,为帮助黄祥享上学,他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了七位来自各地的爱心人士,其中有西部计划志愿者、公司职员、个体户老板等。资助组从确立到实施资助,进行了细致研讨,制定了具体的资助方案,虽然这期间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志愿者们都努力克服。 功夫不负有心人,截至今年8月31日,七人的资助款已全部落实到位。 9月1日,黄祥享在其父亲的带领下,坐船到武宣县城。他父亲说,这是黄祥享第一次走出村子,第一次看到外面的世界。到了武宣后,资助人张先生和苏女士为黄祥享买了新书包、新文具、新衣服,还亲自驱车带着黄祥享到三里中心校报名上学。 “踏进学校的那一刻,黄祥享高兴极了。他背着新买的书包,累了也舍不得放下。”张先生感叹道。 “他背着书包回到村里,特别高兴,逢人就说过几天可以上学了。”下江村民委覃副主任说道。 “以后有什么优惠、补助政策,都会优先考虑黄祥享,让他和其他孩子一样,好好上学。”三里中心校陈老师告诉记者。 |
|小黑屋|联系我们|
新西网
( 冀ICP备13009255号-2 )
GMT+8, 2025-5-5 07:16 , Processed in 0.02603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15-2016 Caogen8.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