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签的时间到了,许多人选择了回家,而我,却强迫自己留下。挂了电话那一刻,我的心在流泪。。 为什么要选择留下呢,为什么没有说出心中的那份苦闷呢,是我没有勇气,还是,有未尽的心愿?我自己问自己。。。。。。 自己吃了多少苦,自己是知道的。刚拿着行李到县里的时候,什么情景呢。大家可能不明白。单位去接我们的车子是借的其他单位的 。安排的住的地方不是招待所,也不是星级宾馆,更不是总统套房。而是位于村里面的党校的培训用的集体宿舍。地方有五六平米见方,住两个人。双层的铁架子床,一层放东西,一层住人。有一张桌子,放着久久没用过的电视机、基本上都是维语频道,只看人,不听内容。。插线板只有一个,看电视就没法给手机充电,给手机充电就没法看电视。夏天最热的时候,开着一个小小的坐地扇,只是心理上感觉舒服一点。被子是党校年年培训生学习用的,都没有洗过,每人用两床薄薄的被子,一铺一盖。枕头上面一层油,都没办法洗涤。我们开始时是没有门锁的,自己跑到外面的商店买了一把,贵的离谱不说,让人惊奇的是都是少数民族,听不懂啊 ,一样的眼光投过来,心理一阵阵寒战。不要大额的人民币,不要硬币,听不懂汉语,我当时感觉像是到了原始部落一样。 生活用水是有的,不过要到楼下去提水,就是露天的自来水管,有需要的就过去用,没有水桶,只简单地买了些洗漱的东西,四个人用一个电水壶,生活很不方便。开始的时候,没办法洗澡的,外面人家听不懂你说的话,去了你也不敢把东西放在那里,很可能就丢了。洗衣服的就只能排队,很多东西限制没办法一起洗衣服。还有,厕所一个楼上只有一个,大晚上,要穿上衣服,跑到楼下上厕所。自己心里也是害怕的 ,别说是人家女同志,我很佩服她们的勇气。吃饭的事情,我不想说,大家能够想到。单位去年没有食堂,没办法做饭,我们出去也听不懂,也不知道去哪吃,就跟着党校一群培训的人混饭吃,人家吃饭去,我们就跟着,吃完了帮忙刷盘子,刷碗。。。。每次都是吃一样的东西,蒸米饭,煮菜。。我从来没吃过大锅煮的菜,难吃的要命,里面偶尔有些羊肉,当时我是吃不下去的。 每天上下班都是步行。单位也没有配备车子,我们的条件还是很艰苦的。县里距离市区有20分钟路程,我们不怎么去,都不习惯,语言不通,害怕上当受骗,还有就是强调安全,我们极力适应这样的压抑环境。学着适应孤独寂寞,选择了志愿者 ,我们就会坚定信念,一路走下去。这样,一天一天,我们默默的,努力地工作,开始融入当地的环境,开始学习。工作,没有怨言,没有疲惫,只有顶着志愿者的精神踽踽独行。不管是写文件,接电话,写报告,该材料,做活动,我们都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能自己做的,我们不去求别人,能今天完成的,绝不拖到明天。这样,我们单位还获得了优秀单位的称号。各种志愿活动,包括社区志愿服务,保护环境,疾病预防,科技宣传,医疗卫生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包括很多大型的活动的会议,都有志愿者的参与,志愿者参与举办的舞会,也获得了有关领导的赞誉。。。。 成绩,代表过去,而选择,却决定着未来。我不是个能吃苦的人,从小到大。不知道怎么去努力,不知道什么叫辛苦。安逸惯了。我选择了留下。不是我高尚,不是我神圣,而是,我觉得:这里锻炼了我,培养了我。我要留下来,做些该做的,尽自己的 力量,去改变周围的人,服务周围的人,做好自己的工作,我没有伟大的志向,我只是想到最需要的地方,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这是边陲,是贫穷落后的地方,是需要更多大学生的地方,没有人愿意来,没有人愿意坐4天4夜的火车,没有人愿意忍受着风沙漫天的日子,我可以,我可以留下,可以做一点事情,就做一点事情,能帮一个人,就帮一个人,感谢那些离家的志愿者兄弟姐妹们,感谢你们的奉献,佩服你们的勇气和毅力,你们是中国志愿者,你们是最可爱的人。在此,祝各位志愿工作顺利,心想事成! 付出就有回报,你们的精神,你们的骄傲,会被人们记在心中。。。。 |
|小黑屋|联系我们|
新西网
( 冀ICP备13009255号-2 )
GMT+8, 2025-7-1 23:08 , Processed in 0.02491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15-2016 Caogen8.Co.